藏在家書里的愛
王江陵
“假若不幸的話,云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品讀江姐字字凝血的紅色家書,她的音容笑貌躍然眼前,令人潸然淚下。
江姐在犧牲前寫成的遺書,將3歲兒子彭云托付給親人。只有巴掌大的托孤遺書,字里行間飽含著一位鐵骨柔腸的母親對孩子的深深的愛,也浸透著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紙短情長,字見風尚。雖然隔著厚厚的歷史云煙,我依舊可以清晰地看到穿透歲月的光芒。
感謝江姐,感謝革命先烈們,是你們建立的充滿公平和正義的新中國,讓我們衣食無憂,讓全中國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孩子和母親都得以團聚。
不由得又想起我少女時代讀過的《革命先烈家書選》這本書。書中的108位革命先烈,既有我黨早期的領導以及威名赫赫的將領,也有普普通通的黨員。收錄的161封家書,有的成于在押途中,有的寫在被捕入獄之后,更多的是革命先烈們英勇就義前所留。他們寫信的對象或是父母妻兒、兄弟姐妹,或是革命同志、生死戰友,甚至是尚未出生的兒女、同在獄中的愛人。當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時候,年紀最大的已近60歲,最小的只有17歲,大多數人正值20多歲的青春芳華。
在生命極盡絢爛、最后那一刻來臨之時,他們的每封家書都飽含著對人民的深情、對祖國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信心?!罢l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薄霸敢晕业某晒Φ氖聵I,報你與我母親對我的恩愛?!薄皩幩蓝磺筇搨?、卑污、罪惡的自由?!薄八朗且豢鞓肥?,尤其是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懼,你們不要痛心?!薄Y著革命先烈聲聲叮嚀、句句囑托的紅色家書又何止萬鈞之重!它激勵著我們這些“后來人”繼承遺志、前赴后繼,鼓舞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使命,帶領中國人民繼續奮斗,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我也愛寫家書,從做了妻子和母親開始,家書里的愛常常濃得要溢出來。我在家書里寫到“你們不止一次問我:媽媽,工地那么偏僻,你不寂寞無聊嗎?媽媽也怕孤單啊。但此心安處是吾鄉,我的心早已和中國鐵建緊緊聯系在一起了。無論是戈壁荒漠還是南方旖旎的鄉村,只要開始建橋修路,項目開始安營扎寨的地方,就是媽媽的故鄉?!薄袄习?,等到2022年7月,我參與修建的鄭萬高鐵通車了,我要帶著您和媽媽一起坐上高鐵,從襄陽出發,再上武陵山,走一走我修的路,看一看您魂牽夢縈的工作了17年的‘816’地下核工程?!蔽业拿糠饧視淖掷镄虚g,都是一片歲月靜好。
何其有幸,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我的家書里沒有烽火味,只有對企業深深的熱愛和對親人的兒女情長。一代又一代的鐵建人,在崇山峻嶺和戈壁荒漠間,像候鳥一樣不斷落戶又不斷遷徙,跋山涉水,他們用腳丈量荒蕪的土地,織成四通八達的高速網。對于家庭,我們有多少的責任,就有多少的愧疚;有多少愧疚,就有多少掙扎;有多少掙扎,就有多少痛苦與無奈。但是我們更清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更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職責,于是,我們以一名央企員工的擔當,舍家忘我,為國家、也為自己的家人奮斗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常在母親與員工的角色中輾轉,常在工作與生活中權衡。我們沒有經歷什么轟轟烈烈,但是甘于平凡,在普通的崗位上勵志為國、勤勉為民,以友善之心對待群眾,竭誠為群眾辦事;以平常之心對待同事,齊心只為工作;以尊敬之心對待領導,潛心做好交代的事務。無論何人,以真摯之心待之;無論何事,以公正之心處之,不違本心,不忘初心,我們愿意用親手創造的這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來表達對家人最深沉的愛。
新時代東風浩蕩,藍圖已經繪就。我們自當傳承紅色基因,拼搏建功,將家書里的大愛延續,如烈士杜永瘦所希冀的:“你的前途應當是‘干’!你的責任應當是‘干’!”。
作者:湖北武漢 四公司房建分公司